下列方程式中(以下填写序号)
①CaCO3(s) ="=" CaO + CO2(g);ΔH= 177.7kJ/mol
②C(s) + H2O(g)="=" CO(g) + H2(g);ΔH= -131.3kJ/mol
③0.5H2SO4(l) + NaOH(l) ="=" 0.5Na2SO4(l) + H2O(l);ΔH= -57.3kJ/mol
④C(s) + O2(g) ="=" CO2(g);ΔH=-393.5kJ/mol
⑤CO(g) + 1/2 O2(s) ="=" CO2(g);ΔH=-283kJ/mol
⑥HNO3 (aq) + NaOH(aq) ="=" NaNO3(aq) + H2O(l);ΔH= -57.3kJ/mol
⑦2H2(g) + O2(g) ="=" 2H2O(l);ΔH= -517.6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融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②。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填编号)。
| A.有气体生成 | B.钠融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
|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 D.溶液变浑浊 |
(3)在钠与水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mL的H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
(1)0.5 mol 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质量都是50g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同学拟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他们的方案分别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或“=”)。简要说明pH试纸的使用方法:。
(3)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并作简明扼要表述:。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9g5.51%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2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1)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甲烧杯中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溶液的密度为1g/cm3)_______________。
(3)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_g,欲使电解后乙中的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 A.Cu(OH)2 | B.Cu2O | C.CuCO3 | D.Cu2(OH)2CO3 |
(4)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把乙装置改为电解精炼铜,则c电极的材料为___________,d电极的材料为______。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 ==CH4(g)+HC
CH(g)+H2(g)△H1="156.6" kJ/mol
CH3CH
CH2(g)=CH4(g)+HC
CH(g )△H2="32.4" kJ/mol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 ==CH3CH
CH2(g)+H2(g)的△H=kJ/mol。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CO3-+H+的平衡常数K1=。(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 mol/L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