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沁园春·长沙》(下片)完成小题。具体说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作结构中的作用。
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
C.“粪土”形象化比喻,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这一比喻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此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2. |
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
文言文阅读(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6分),并回答问题(4分)。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 曰 吾 非 此 之 问 也 徒 谓 以 子 之 所 能 而 加 以 之 学 问 岂 可 及 乎 子 路曰 南 山 有 竹 不 柔 自 直 斩 而 用 之 达 于 犀 革 以 此 言 之 何 学之 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语》)
2.文中“------------------- ”一句表现了子路轻视学习的毛病,而“------------------ ”一句则表明他接受了孔子的建议。(2分)
3.子路用------------------的方法,阐述理由推辞学习。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问”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夜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看花应不如看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