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为了防止谷物缓慢氧化积聚热量过多而发生火灾,如图9-35所示,用带金属丝的水银温度计和电磁继电器安装成自动报警器,正常情况下绿灯亮,当仓内温度升高时红灯亮,同时电铃也响,以此来报警,请按上述要求把各元件连成电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立、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甲乙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甲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甲乙
(1)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T/℃ |
-4 |
-3 |
-2 |
-1 |
0 |
0 |
0 |
1 |
3 |
5 |
(2)在第5分钟时,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
(3)在第7至8分钟时,物质(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