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
|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
|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
|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昨天,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 B.“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 C.“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
|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
|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下图是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观察邮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准确的是
| A.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与清廷正式对峙 |
| B.《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
| C.《资政新篇》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
| D.《太平军目》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治国纲领 |
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反映了宋明时期
| 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 B.文化专制政策禁锢士人 |
| C.西方文学艺术大量传入 |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