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或读出 。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如何操作: 。
②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20 |
1 |
10 |
2 |
1 |
8 |
2 |
4 |
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选填:“1”或“2”)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 (选填:大或小)。
③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其原因是 。
④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⑤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选用长1.6m、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且粗细均匀的一根金属杆,将一个“拉力——距离传感器”竖直装置在杆上,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金属杆重 N。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______。
(2)水从0℃上升到4℃时,密度将______。
(3)冰熔化成水时,____不变,____变小。
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活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__________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横梁刚好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g。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g/cm3。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上图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我们曾学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写一个即可)。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右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_g.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向移动光屏,直到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发光体的像吗?,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填“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
(4)老师针对本试验给小明提出了一点意见,老师指出用发光二极管组成“T”形虽然能研究物像的正倒关系,但左右位置是否也发生倒置却不能体现出。针对老师的建议,请你在图丁中画出你认为可以全面研究物像正倒关系的发光二极管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