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那两位著名帝王?
(2)这俩位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这是谁的话?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1.5分)他是在谁的支持下变法的?(0.5分)
(2)他变法的法令中直接有利于国家富裕的内容是什么?对当今行政制度仍有影响的内容是什么?
(3)这次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试举两例。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2)依据二,指出美对西欧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并分析归纳美国这样做的目的。
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演说
(3)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2014年3月20日,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
——新华网
(4)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外交的灵活性。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合作,请你分别举例说明。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联系三次科技革命,写出一个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事例。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材料三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在哪次会议上被肯定“是对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请说出毛泽东找到了怎样的一条革命胜利道路?邓小平找到了怎样的一条强国富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