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日:“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日:“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徙:调任。
B.夜伏隘道,击夏人游骑邀: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之易:轻率。
D.及堡成,乃封自劾发:打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
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盍去诸
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
(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
“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家僮走报怪事
(2)第见沧溟浩渺中
(3)鱼鳞相比
(4)冉冉漫灭
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家子读书坟园
有世家子读书坟园。园外居民数十家,皆巨室①之守墓者也。一日,于墙缺见丽女露半面,方欲注视,已避去。越数日,见于墙外采野花,时时凝睇望墙内,或竟登墙缺,露其半身,以为东家之窥宋玉②也。颇萦梦想,而私念居此地者皆粗材③,不应有此艳质。又所见皆荆布,不应此女独靓妆,心疑为狐鬼,故虽流目送盼,而未通一词。一夕,独立树下,闻墙外二女私语。一女曰: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一女曰:彼方疑我为狐鬼,何必徒使惊怖。一女又曰:青天白日,安有狐鬼,痴儿不解事至此。世家子闻之窃喜,褰③衣欲出,忽猛省曰:自称非狐鬼,其为狐鬼也确矣。天下小人未有自称小人者,岂惟不自称,且无不痛诋小人,以自明非小人者,此魅④用此术也。掉臂竟返。次日密访之,果无此二女,此二女亦不再来。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注释】
①巨室:世家大族,也指富家。②东家之窥宋玉:东家之子是个美女,传说她登墙窥宋玉三年,但宋玉毫不动心。④魅:传说中的鬼怪。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越数日
(2)或竟登墙缺
(3)痛诋小人
(4)掉臂竟返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为东家之窥宋玉也
B.何不就之
C.世家子闻之窃喜
D.次日密访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
世家子先“窃喜”后“猛省”,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5题
权皋字士繇,秦州略阳人,擢进士第,为临清尉。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署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天宝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福昌尉仲谟。谟妻,皋妹也。密约以疾召之,谟来,皋阳喑,直视谟而瞑。谟为尽哀,自含敛之。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皋潜候于淇门,奉侍昼夜南奔,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①。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高适表试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皋良久不答,泣曰:“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掩面去。遘悟,厚谢。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尝曰:“吾洁身乱世,以全吾志,欲持是受名邪?”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列其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卒,年四十六,洄等制服行哭,诏赠秘书少监。
【注】①诇:音xiòng,刺探。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 籍:借助 B.还过福昌尉仲谟过:拜访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敛:收敛 D.今何由致天子使致:达到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皋度禄山且叛 B.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 D.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永王举兵,胁士大夫 B.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
戍卒叫,函谷举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 D.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权皋能保持高尚节操的一组是()
① 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② 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
③ 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
④ 浙西节度使颜真卿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
⑤ 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⑥ 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权皋估计安禄山将要反叛,曾劝谏安禄山而安禄山不听,离开安禄山怕殃及母亲,于是在献俘京师返回经过福昌时,和妹夫仲谟密约,假装病死而逃离。
B.权皋暗中到淇门迎候母亲而南奔,在临淮他做驿亭仆役来探听北方情况。在他渡江后,安禄山反叛。后永王举兵,威胁士大夫参加,权皋改变姓名而脱身。
C.权皋客居洪州,朝廷中人过州,求取财物过多,南昌县令王遘要审查他。而权皋认为动乱之时,出于维护皇权,应宽待这个天子使臣。
D.朝廷召拜权皋为起居舍人,他坚持推辞。后朝廷召其任著作郎,他不去应召。权皋能洁身乱世,保全志向,不求名利,受到很多人仰慕和称赞。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不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杀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