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于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
材料二: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____________(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
材料三: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杂志有文章指出:海权观影响海域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汉与欧洲的往来 明清的艺术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问题探究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领土主权屡遭破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1840年到1900年,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
(2)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三个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条约名称及影响
(3)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斗争?(举两例)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清代某皇帝的密诏
材料三:“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我们现在认定这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该派别发起了哪一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请客观地评价该运动。
(2)材料二这道密诏是清代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下发的?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揭开“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先生”是指谁?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领导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图二 嘉兴南湖游船
(1)图一反映的是发生在何时的什么历史事件?引发此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请说出此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游船”因为何时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请写出两位参加这次会议代表的名字。这次大会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年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积极参与接受西方的民主文化,“德先生”(民主一词英文音)和“赛先生”(科学一词英文音)成了主导的标志。
——(德)康德拉 .赛茨<<中国一个强国的复兴>>
材料二: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成了哪一运动的主导标志?写出“所有的知识分子”中两位杰出代表。
(2)《狂人日记》就是白话短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谁?结合材料二“法令”内容,说说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什么成立?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