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传(节选)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②,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③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④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⑤宛然⑥。
【注释】①悴:忧。②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③而:你。④俾:使。⑤封识:即标志。⑥宛然:依然如故。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会术者病笃。(2)使人呼文正而告曰。(3)文正方辞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B.死国可乎则有去国怀乡 |
C.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扶苏以数谏故吴广以为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中“世家”本是为王侯立传。按陈涉身份本不能列入“世家”,但司马迁认为他有非常之功,结合选段,你认为陈涉之功主要体现在哪里?
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小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 ()
(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间④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色愈恭,礼愈至 ( )
(3)濂具以实对 ( ) (4)善者与臣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长跪而谢之曰()④寡人谕矣()下列各句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C.休祲降于天 | D.伏尸百万 |
翻译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