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①,徐令彪之少子也②。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③,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④,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注释】①扶风平陵:地名,在今陕西省。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州令。③永平:东汉明帝的年号。“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④固:班固,班超的兄长。诣:前往。校书郎:汉朝宫廷中专司校勘图书的官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年轻的) | B.苟富贵,无相忘(假如) |
C.不耻劳辱(羞耻) | 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粗略地阅读)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左右皆笑之 | B.佣者笑而应曰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C.然内孝谨然足下卜之鬼乎 | D.以取封侯杀之以应陈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②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短文(二)中的班超与陈涉有什么共同点?又比陈涉多了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③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②何谓仁君()
③向者任座之言直()④亲下堂迎之()
(2)下列各句与“以封其子击”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屠惧,投以骨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具以假山显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闻君仁则臣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要求自己)。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ú shū):地毯。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动以古人自期 | B.以其境过清 |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D.以土砾凸者为丘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博学,工歌诗 ②明旦访其人赠之
③同列语之日④绂颔之而已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2分)
解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2)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如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中扮戏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释:刑:通“形”。指形成或事实。嘿:同“默”。禽:同“擒”,拘捕,捕捉。选出与本文“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鞅少好刑名之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C.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
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用原文词语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