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文中划线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概括毕士麻克提出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发出感慨的原因。(6分)
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4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方面的不同。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时俱进,其民主革命思想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促进其思想发展的客观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有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卷中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列举崇拜孔子者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范文正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6人,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4人,程德全3人,苏轼、康有为、袁世凯、屠元博2人,伯夷、周公、仲田、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陆九龄、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杨斯盛、安重根、蔡普成……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所崇拜者也。
摘自1913年7月1日《时报》
回答:
请根据这份答卷统计,指出民国初年在中下层民众中有哪两种主要思想倾向,说明这两种思想倾向存在的原因,及其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领域倒行逆施活动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20%,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 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9万两。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据《剑桥中华民国史》对华投资现代工业的统计: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95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0元,工人557622名。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不得罗列数字)
②材料三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③为什么会“转瞬即逝”?为什么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也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变,二者斯强矣。
材料四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回答:
①上述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的观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根据上述四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论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杨秀清上洪秀全奏折
材料三兹本大臣恭奉天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收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乙卯五年(公元1855年)
材料四忠天豫马丙兴告示:臣于业户固责按亩输纳、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候,正属该佃户租难久拖之时,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追,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大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
回答:
①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②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③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④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