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下图1和图2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2题。

图1               图2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 B.分布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
C.分布受劳动力制约 D.需要有高技术水平

下列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有季节性特点的是( )

A.水果罐头厂 B.面粉厂
C.纺织厂 D.化肥厂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右图回答下面1~2题。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