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它们是古代人类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遍布在世界各地,它们承载着不同风格的历史文明的沉淀……
(1)如图,请你欣赏下列古代建筑图片的同时,按要求进行分类并回答问题。

佛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                
(2)观察上图中的清真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真寺建筑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日本曾经像中国一样被西方国家欺凌,但当今的日本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由被欺凌到强国日本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下面的纪录片将为你展示日本的这一发展路程。
【第一幕危机下的日本】“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1)上述材料揭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外因是什么?
【第二幕西去的路】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2)上述材料体现了日本对待“西洋文明”的什么态度?
【第三幕戏说成败】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 年开始修改条约,至 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百度百科
(3)“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请你举出两例与中国有关的史实加以证明。
(4)通过以上材料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第四幕 感悟启示】
(5)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日本的这一事件及其态度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1:14.8
铁路总长(1861)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10


材料二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施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三中“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有什么意义?此后不久,日本也在开始了一场蜕变,这是什么事件?与此同时,中国同步进行的现代化第一波浪潮却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政党是什么组织?这一政党通过那一机关刊物宣传政治思想?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除了陈独秀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官方的新华网17日(2013年4月)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训练编队17日上午在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附近海域巡航。……有中国媒体指出,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某个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新浪军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清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1895年签订的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哪些领土?
(3)材料三反映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2年5月底,第十五届国际科技产业展览会(又称“科博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正积极由近代的科技弱国向当代科技创新国家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1)材料一中 “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2)“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各举一史实说明英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根据图一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图二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材料四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的新式武器。

(4)新式武器的应用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是什么战役?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对科技作用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