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②亦必悖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楚人有涉江者: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以此任物: (4)人问其故: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用[甲][乙]两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表明事件发生起因的语句是: 。
表明楚人不知客观实际发生变化的语句是: 。
(2)[乙]文中小孩被投到江中的理由是: 。[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性行淑均(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4)咸畏而爱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 |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乙】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下列加点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可将兵十万将:将军 | B.恒独步庭阶恒:常常 |
C.几为所擒几:差一点,几乎 | D.如是日千百遍是:这样 |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沟 洫 甫 成 水 大 至 顺 渠 灌 入 人 几 为 鱼。请结合内容,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
课内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已()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答:赞扬了 的人;
批评了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③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④。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的大臣。②方:正。③恃:凭借。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道而反反:_________(2)而离王愈远耳王: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B.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C.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D.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课内文言文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3)执策而临之临()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请你结合原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