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客稷下,会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于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客稷下客:客居,作客 |
B.会地大震会:恰逢,遇上 |
C.相顾失色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
D.广数亩数:屡次,多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解其故其如土石何 |
B.仆而复起登轼而望之 |
C.墙倾屋塌之声吾妻之美我者 |
D.坐于地上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
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B.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
C.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太丘舍去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2分)
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核舟记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从②③④文段看,王叔远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答: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桓侯贻误治疗时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