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4+4+2+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解释划线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 )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 )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 )翻译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通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高后①时,有司请禁南越②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③,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④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注释】①〔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②〔南越〕汉高祖刘邦曾封赵佗为南越王。③〔中国〕中原的汉王朝。④〔隆虑侯醦〕隆虑,县名。醦(chǎn),人名,姓周。用“/”划分朗读节奏。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解释文中划线词。
⑴欲倚中国( )⑵佗乃自尊号( ) (3)兵不能逾岭( )赵佗认为不能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购买铁器的原因是什么?
赵佗为什么发兵攻打长沙王呢?
列子不受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①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②,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③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④。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郑子阳者:郑国叫子阳的君王。②秉:古代容量单位。③拊(fǔ):拍击。④佚乐:逸乐。佚,同“逸”。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 )⑵再拜而辞 ( )
⑶妻子皆佚乐 ( )⑷是死无道之人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衡于虑()
(3)必先苦其心志( )(4)人恒过(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行里许将以遗之哀而与之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