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于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写出第2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医生让方老师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方老师自己作的“决定”和“准备”是什么?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得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文章第5段划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你关注过身边的那些盲道吗?当你亲眼目睹那些盲道被堵时你最想对造成盲道拥堵的人说些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阅读《还是多想想明天》,完成20-24题。
不知从何时起,“别管以后”成了时髦。闲谈可以莫谈国事,一辈子甭管两辈子事,当官者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款们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曲“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还有梦”,更是让灯红酒绿的男女们唱得如痴如醉,梦幻人生。
翻翻斑驳的历史,有时会揭开历史的疮疤,重温一下过去,可以找到今天的影子。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叫嚣过:“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可是,路易十六还没有来得及享尽人生,大革命便把他推上了断头台。穿行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每当雨疏风骤之时,夏桀、商纣之类的暴君便粉墨登场。“别管以后”的暴行层出不穷,每隔几百年就会周期的暴虐一次,动荡使生产力积累荡然无几,留下的也只有“从头说”。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别管以后”,纵使国家强大如秦也免了二世而亡;只要不为明天着想,家有石崇之富,也免不了饿殇街头;“别管以后”肯定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醒过我们: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可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而今有些地方,森林砍完了,矿石彩荒了,对资源“竭泽而渔”,或滥采滥用,留下的不只是“梦”的问题,而是严重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治国与治家同理,其亡必忽焉。如果说我们不负责地“不管”以后,以后的事肯定要有人管的,今日的恶作剧将由我们或我们的子孙以十倍、百倍的代价不补偿,这种断垣残“梦”不敢做得得了吗?
“别管以后”将是“如何结束”,靠曾经拥有也不是办法,别再犯傻了,还是为明天,为子孙想想吧!
.本文批驳的敌论是
.本文摆出敌论的方法是()

A.边叙述边摆敌论 B.先摆敌论再写具体表现
C.先写具体表现再摆敌论 D.摆敌论后直接批驳

.(1)“重温一下过去,可以找到今天的影子”中“今天的影子”指
(2)“以后的事肯定要有人管的”,这“人”指
.文章批评利用资源不得法的是两种做法。
.说说题目“还是多想想明天”的含义。
答:

品味时尚(丁立梅)
(1)是在突然间起了念头,要来个农家游的。
(2)那日,用来翻报,看到休闲时尚一栏,大幅的照片上,村庄田畴铺陈,阳光融融,人们笑脸灿烂。旁有文字介绍,说城里人现在最时尚的生活,是去乡下吃农家饭,品农家莱,看农家景。
(3)失笑不已,这样的时尚,我在二十年前可是天天品味着的。
(4)得了启示,休息日里,电话召集同样在外工作的弟弟,我说我们这挺一起来个农家游可好?
(5)两家人马,浩荡成一支团队,直往乡下——我们的老家扑去。慌张了我们的父母,他们站在屋前,手足无措地望着我们笑,问,乖乖啊,今天又不过年又不过节的,咋都回来了呢?
(6)一笑,回他们,想你们了呗。话说完,脸暗红,若不是受这时尚的农家游的启发,生活在城里的我们,平常日子里,哪里会想到父母!
(7)父母冷清的小屋,因我们的到来而热闹,家里养的小黄狗也来凑热闹,老熟人似的.绕了我们的脚跟嗅。一只小羊跑来,站在门口,朝着我们好奇地张望,琥珀色的眼睛里,有着孩童般的温柔和天真。母亲介绍它像介绍她另外的弦子。母亲说,这是末里刚生的小羊,这小家伙聪明得跟人似的,我和你爸从田里回来,它都老远跑过去接。前些天,它吃了下过露水的草,泻肚子了,再给它湿草,它怎幺也不肯吃了。
(8)我们都以为奇,围着小羊拍照。暗喜不已,这样的“明星人物”,到哪里找?六风的小侄子更是抱着它,当了活玩具,喜欢得不肯松手了。
(9)提了篮子,去地里摘菜蔬。初夏的天,地里的植物们,葱茏得不能再葱茏。瓜果多的是,香瓜梨瓜木瓜,比赛着结,——随便摘吧。蔬菜多的是,韭菜一垄一垄地绿着。还有小青菜,嫩得掐得出水来。黄豆荚也饱满得刚刚好,用韭菜炒嫩黄豆吃,既鲜嫩又清新。
(10)邻居们隔屋相望,远远招呼,我家有紫茄子要不要?
(11)要,当然要。提了篮子就过去了,摘T小半篮子。邻人还嫌不够,频相劝,再多摘点呀,我家里多着呢。
(12)心里满溢着都是好。乡下人家就是实诚,在他们,给予是幸福,而你的接受,对他们来说,更是福。因为你的接受,意味着没拿他们当外人。心与心,原是这样靠近的。
(13)很快,正宗的土灶上烧出正宗的土菜,父亲还宰了一只草鸡。一桌子的好吃好喝。我们埋头太吃,直吃得打饱嗝。父母却吃得少,一直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不时地叹一声,真好。
(14)真好什么呢?在他们,子女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满足。我突然想,假如,与亲情相约也能成为一种时尚,特有多少父母菱开颜啊。而我们,也圆这样的时尚,可以时常与记忆里的自己重逢,去童年呆过的地方走一走,去问候一下从前的蓝天和白云。人生套因此更为丰满。
(选自《妙笔阅读经典》2011年第4期,有改动)
.第③段和第⑩段中加点的两处“这样的时尚”各有所指,请根据上下文指出它们各自所指代的内容。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画龙点睛。请简要分析下列句中的细节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l)他们站在犀前,手足无措地望着我们笑。
(2)话说完,脸暗红。
.文中第(9)段的景物描写很精彩,与下面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来比较它们的共同特点。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幺,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采谎花,愿意鲒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姑,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文末“我”期待“与亲情相约也能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绿色植物的特殊本领(冯晋生)
①绿色植物在改善人居环境和优化生存空间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本领,被誉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忠诚卫士”。
②植物叶片构造被特,有的表面粗糙,能留住灰尘;有的布满绒毛,能过滤灰尘;还有的能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粘住灰尘,所以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很强的阻挡、滞留和过滤作用,能使空气变得清洁、新鲜。
③许多植物时金属冶炼厂、发电厂、化工厂等向空中排出的污染物以厦汽车尾气有着神奇的“消毒”功能。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将大气污染物吸八体内,并在体内代谢、降解,最终对大气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例如臭椿时二氧化硫的反应非常灵敏,它们在二氧化硫的浓度只有百万分之零点三时就能产生反应,而人只有在浓度为百万分之五时才能闻出气味;而且它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很强,在距离污染源100米的地区种植臭椿绿化林带,可使周边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60%。
④在植物王国中,有三百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如法国梧桐、紫薇、圆柚、云杉等。它们分泌的丁香酚、柠檬油等植物杀菌素不仅能消灭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一些有害昆虫也有毒害作用。据测定,一公顷圆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千克杀菌素,可以消除一个中等城市空气中的结核、痢疾、伤寒、白喉等细菌。
⑤植物枝叶每天都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因而植物又被誉为绿色空调器。每公顷绿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的能力,相当于一百多台家用空调的制冷能力。据科学测定,绿荫覆盖率高的街区,曼燕的夏天气温比缺乏绿意的街区低2至4摄氏度,湿度提高10%至20%。
⑥树转还有减弱噪声的奇妙本领。树木的枝叶不仅对声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还能不定向地反射声波。当噪声的声波通过树林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绒毛套像纤维吸音板一样把声音吸收掉。同时,枝叶的摆动会使声波减弱,乃至迅速消失。
⑦应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种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的降污方法。水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污染米质的有机物质也随之被植物吸收到体内。这些有机物质有的被植物利用,有的积累在植物体内降解转化,从有害变为无害,从而使污染的水体得到净化。
⑧没想到吧,绿色植物的本领还真不小。那就让我们多多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把植物卫士请到我们的家门口吧。
(选自《我们爱科学》2011年第2期,有删改)
.根据选文,请分点概括绿色植物具有的特殊本领。
.第③段划线语句除举例子之外,还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二)
梳头的学问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梳头多长时间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的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梳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患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
.第②段中“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⑥段和第⑧段中画线处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梳头有哪些学问?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
块有阻塞。
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够
完全解决。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l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
的毛病。
D.依据“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

虚弱。

(一)
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耽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