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时间:2009年4月6日上午,清明节放假期间
地点:某农村的集市上
人物:中学生小亮、大春
情景:集市上,碰到一伙人在卖木鱼石保健杯,并宣传:“用此保健杯饮水,包治百病。”他们驻足看起来,经过了解,那伙人的木鱼石保健杯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在50元至100元不等。
情景二
时间:2009年4月6日下午,清明节放假期间
地点:张华家
人物:中学生小亮、大春、张华
情景:小亮、大春用“百度”搜索了在集市上抄下来的木鱼石保健杯生产厂家的电话和网站。经查询,此类仿木鱼石保健杯出厂价格仅8元钱。张华立刻说:“走!咱们马上报告镇上的工商所。”……“一伙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根据以上情景,结合所学思想品德课知识,解决下列问题:“一伙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办?
中学生小亮、大春、张华正确行使了宪法规定的什么权利?
现实告诉我们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请你谈一下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城因人兴,人以城荣。2013 ,一座诚市的发展巨变,已镌刻在每一位扬州人的记忆中,当人们掀开新年台历的一刻,又从心底涌起许多美好憧憬。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以“回眸扬城发展,展望新年梦想”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们走进2013年度扬州部分新闻人物,倾听他们的新年幸福憧憬。
出境人物:庄大清,随习近平参加亚太经合会议的扬州企业家
美好愿景:扬州企业家不仅要做好国内生意,也要跨出国门,真正地融入全球发展的节奏中。
【行动宣言】(1)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应该怎样通过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发展的节奏中?
出境人物:谢正义,中共扬州市市委书记
美好愿景:困难群众的帮扶、食品供应的安全、市场价格的稳定、节日交通的协调……新的一年,政府不仅需要“站好民生岗”,还得“加把民生力”,让群众过日子更放心、更舒心!
【社会追问】(2)为什么要让群众过日子更放心、更舒心?
出镜人物:尤政,扬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好愿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但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要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呼应,每个人都要为时代进步不懈奋斗。
【心灵感悟】(3)请结合九年级《思想品德》有关知识,谈谈你打算如何为时代进步而不懈奋斗?
材料一:2013年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近期在网上广为流传。出现雾霾天气的城市,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应急预案。比如关停一些重度污染企业;禁止车辆上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关停一些建筑企业,以减少粉尘污染等等。
材料二:若想治理雾霾天气最终要采取依法治理的办法,凡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部门或个人,一律追究法律责任,使每一个企业、部门或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把短期行为变成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生存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气更洁。对此,中学生小民认为:只要公民树立法制意识,就能治理雾霾天气。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针对材料二中小民的观点加以评析。
“中国好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勤奋敬业而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而又绝不张扬、兢兢业业而又默默无闻。他们有勤奋为民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他们无惊天动地壮举,有润物无声善行。因此,这一类“好人”往往难以被发现,只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好事”积累到一定的量或因为某种原因才被人们认识和认可。
(1)“中国好人”的“润物无声善行”对促进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学习“中国好人”、践行“好人精神”,我们青少年应怎样自觉服务社会?
材料一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前我国人民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实现科学发展,重视改善民生。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有人认为:“存在收入差距就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请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一2013年全国很多省市都在酝酿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如北京市发布的新方案中,对语文和英语的分值作相应调整(见下表)。据介绍,调整分值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现方案 |
2016年起实施的新方案 |
||
在中考中的分值 |
语文 |
120分 |
150分 |
英语 |
120分 |
100分,其中听力50分 |
|
在高考中的分值 |
语文 |
150分 |
180分 |
英语 |
150分 |
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考两次,学生可多次参加。 |
材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诵读经典的好处。某中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诵读声。
(1)为什么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对学生和学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