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知识背后的支点
①科学对于民富国强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2001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而美国早在1990年这一比例就达到6.9%),又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科学知识对于我们当然是重要的,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血肉中最缺少的是科学精神的钙质,而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
②科学精神的解释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调查和求证(实事求是)。换句话说,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③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犹如鱼和渔,显然,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后者是方法,是能力,是动力,是母体,是源泉。只有掌握或拥有了方法和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产品,并由此而改善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④如果不能在好奇、怀疑和批判的驱动下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研究就失去了活力和原动力。理性批判主义者卡尔·波普尔、哈耶克等人认为,人类不可能是全能全知的,人类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无知的地方越多。怀疑和提出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王国的本能,正如笛卡尔和所说,“我唯一不怀疑的是我的怀疑精神。”
⑤在批判精神和提出问题的驱动下,杨振宁、李政道对物质平衡和对称提出了极大的怀疑。他们从理论上推导出了与物理学经典理论宇称守恒截然相反的结论——宇称不守恒,认为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是不守恒的。
⑥但是,怀疑和提出问题只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或前半部分,还需要调查研究和求证来解决问题。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至多不过是一种假说。果然,旅美华人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怀疑和求证的结果是,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缺少吴健雄是一个遗憾。
⑦同样,我们可以怀疑建立在对称理论上的对称美,不对称也可能是美的。例如,人体所有器官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最为典型的是不对称的独角的犀牛,难道它不同样体现一种美吗?
⑧不过,怀疑和批判、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是要付出代价的。2000多年前,雅典的执政者为苏格拉底罗织了一个罪名——不敬神(怀疑并批判神)和教唆青年,将其逮捕入狱。开脱和释放他的条件是,以后再也不许他这样探索和思考了。但苏格拉底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哲学的研究舜口教学。”
⑨于是,苏格拉底被掌权者送上了断头台。然而,探索、怀疑、批判、提出问题却永远不可能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人类离开了这样的科学精神,进化也就停止了。所以,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克勒默诚恳地对我们说,“要有好奇心,并批判性地去思考!……去冒险吧!”
⑩顺便说一句,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如黑格、欧拉等人也说过类似克勒默的话,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选自《百科知识》2002年第4期,作者田地)
第①自然段括号内文字有什么作用?
文中列举了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事例以证明怀疑与求证的重要,你认为还有哪位科学家的什么事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本文的题目是“知识背后的支点”,这里的“支点”指的是什么?
怀疑和提出问题,是具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请你就本文提出一个疑惑或具探究价值的问题。
联系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浓茶解酒
①“浓茶解酒”是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近年来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②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应缓慢等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③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转化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累积下来。多数人是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那一步“窝工”了,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比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④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然而,这些成分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为力。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对抗”醉酒反应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比如2006年《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上就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喝下同样的酒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运动饮料的这种“对抗作用”被归结于咖啡因的功劳。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因为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甚至禁止了在酒精饮料中添加咖啡因的运动饮料。
那一项研究中还检测了试验中志愿者的运动灵敏性,结果是虽然咖啡因使得喝了同样多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是却没有帮助恢复运动灵敏性。一杯常规的茶比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要少,但茶水的咖啡因含量跟茶叶本身、茶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密切相关。一杯“浓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不容小视。
⑦茶中不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喝酒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酒精代谢不畅,体内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会引发一连串的氧化反应,最终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制止这种过氧化反应的进行,因而起到保护细胞活力的作用。
⑧这种损害与保护都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解酒”也没有明显的作用。不过对于长期喝酒的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就有相当的价值。不过目前的结论只是,“如果不得不经常喝酒,那么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氧化损伤”。但是,“减少”也不是“消除”。要健康,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喝酒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联系第①段内容,简要说说这一段的作用是。
对文中加点短语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的加点短语 “这个处理流程”指的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
B.第④段加点短语“这些成分”值得是咖啡因和茶多酚。
C.第⑤段加点短语“这种‘对抗作用’”值得是咖啡因可以“对抗”醉酒反应。
D.第⑥段加点短语“那一项研究”值得是2006年关于究竟的研究。

第⑤段画线句“不过这并不以为这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中的“影响”,从下文看,积极的“影响”有;消极的“影响”有
下表是医学专家对饮酒的相关研究。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完成下列题目。

酒的种类
每天的饮用量
长期饮用的作用
啤酒
1杯
心情愉悦,美容养颜
黄酒
1——2杯
开胃活血,通络美容
葡萄酒
1杯左右
保持食欲,有助消化
白酒
1小杯
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1)表格内容说明了
(2)文末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是
(3)文末画线句应改为

闲话酸奶
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酸奶已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国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已经记载了制作酸奶的方法。
②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市面上的酸奶配方表里都会有一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③酸奶的发扬光大应归功于保加利亚人。从前,在保加利亚过着游牧生活的色雷斯人常常带着灌满了羊奶的皮囊。外部气温加上人的体温作用,羊奶往往变酸。当他们要喝时,会把皮囊中的奶倒入煮过的奶中,煮过的奶也会变酸。
④20世纪初,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到保加利亚进行科研调查,发现当地有许多百岁以上的老人。从事人肠道内腐败菌群与人类长寿问题研究的梅契尼科夫,灵光乍现,马上对色雷斯人喝的酸奶进行化验,发现了其中能有效消灭大肠腐败细菌的“功臣”——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由此,酸奶流传至国外并逐渐风靡全世界,成为大众食品。
⑤酸奶可以分为搅拌型酸奶和凝固型酸奶,前者就是普通液体酸奶,后者即老酸奶。
⑥在各种类型的酸奶中,老酸奶以其厚实的口感抢占了很多人的胃。不过,其中的奥秘很多人也许并不清楚。
⑦在酸奶制作过程中,鲜奶原本含有的乳清蛋白表面带有电荷,通常情况下会互相排斥、分散开来,即成液状。鲜奶发酵成酸奶的进程中,随着乳糖转变成乳酸,pH逐渐降低,乳清蛋白表面所带的电荷被逐步中和,蛋白质分子之间会由于相互吸引而聚集,形成网状沉淀,并凝结起来。这与用大豆做豆腐的过程类似。
。这是因为两者的工艺流程步骤不同。普通酸奶是先发酵后灌装,灌装前需要搅拌;而老酸奶是先接种、灌装,然后再发酵,所以呈半固体状。
⑨一般鲜奶的干物质总量为11%—14%,这样制成的酸奶不够黏,即使呈现半固体状,也很容易破碎。为了保证老酸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半固体状,就要在其中添加食品胶,如果胶、明胶。这样,才能防止运抵目的地的老酸奶碎成一堆,消费者才能买到形态完整、口感顺滑的老酸奶。
⑩对比一下普通液体酸奶与老酸奶的营养成分,你就会发现,其实老酸奶在营养方面并无优势:它的原料质量要求不比液体酸奶高;并未含有特殊的保健菌种;食品胶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和“高营养”的距离足有十万八千里。不过,就酸奶本身而言,它的营养价值确实比较高。
11酸奶含有牛奶拥有的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而且它的乳糖已被分解成乳酸,使患乳糖不耐症的人群也可以食用。更重要的是,酸奶保护肠道有益菌群、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肠胃的功能很难被其他食品替代。
12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现在已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细菌生态群,仅肠道一处就已鉴定出500多种正常肠道微生物。酸奶就是通过促进人体肠道有益菌生长,压缩有害菌生存空间来调整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
13此外,酸奶包装上常见的“双歧因子”和“益生元”,也能起到类似功能。“双歧因子”便是一类能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生长的低聚果糖。
14看了这些,想必大家对于酸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以后选择酸奶的时候应该心里有底了。毕竟,吃得明白,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闲话酸奶”?
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的横线上补写语句。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酸奶已出现在人类社会。
(2)在各种类型的酸奶中,老酸奶以其厚实的口感抢占了很多人的胃。
文中12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如果你是一名超市专柜促销员,为某品牌促销一款“双歧因子”酸奶,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拟一段促销词(70字左右)。

阅读下面语段。
做好自己
①在非洲和南亚一带,生活着一种叫狞猫的动物,它们身手十分矫健又极善跳跃,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小鸟。特别是有个地方的狞猫,为了能捕获更多的鸟类,还常把自己装扮成麝的样子。因为那儿有种鸟主要靠吃麝身上的虱子为生,跟麝长得有几分相似的狞猫,便模仿麝的样子低头吃草,还将麝的粪便涂在自己的身上,等鸟寻着麝的气味来吃虱子时,狞猫便突然跃起将鸟捕住。
②可是,狞猫这样聪明的举止,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因为当地有些居民经常捕杀麝,以取得麝身上的麝香去卖钱,结果他们常把草丛中的狞猫误认为是麝而进行射杀。许多狞猫就这样由于模仿麝太逼真,而断送了性命。
③其实,不管是动物还是人,保持本色、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失去的只会更多。否则失去的只会更多。这样的事例,自古有之。像古代效颦的东施和邯郸学步的少年,他们不愿做真实的自己,结果不仅没有变得更漂亮,反而贻笑天下。
④做好自己,就不要在世俗之中迷失自我。生活中,有许多人本来有着自身的优点,然而他们为了迎合他人,不仅没有放大自己的优点反而没有了自己。特别是追求时尚的生活,还需要金钱为基础,有时甚至还需付出其他的代价。不是有人因为美容,结果反而毁容了吗?保持朴素的生活,留住那份属于自己的真实,这样的人往往更加令人欣赏和敬佩。老是羡慕别人的光彩、追随别人的风光,就会活得很累、很不成功。就像作家,耐不住寂寞,就没有精品佳作的问世;就像教授,抵不住浮躁,就没有研究成果的出笼;。快乐和成功,往往源自于做好自己。
⑤做好自己,就不要在欲望面前毁灭自我。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一个人在欲望面前最容易失去自己。可以说,许多欲望就如同是潜伏在我们身体内的病毒,不及时把它们剔除,我们就容易被物欲美色缠上,被功名利禄击倒,就会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有不少人,因为在物欲横流中守不住清贫、经不起诱惑,以致不顾道德舆论的约束,不顾法规法纪的禁止,不惜铤而走险,结果毁灭了自己。所以,古人说:“贪者如火,不遏则自焚;欲者如水,不遏则自溺。”远离欲望,怀着平常心、知足心去看待眼前的一切,我们才能保持本色,坚守自我,从而拥有莫大的幸福和成就感。
⑥小草有小草的柔媚,花朵有花朵的芳香,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做好自己,我们才能打造靓丽的人生花园。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以狞猫的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
选文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请在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
结合选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做好自己?

阅读下面短文。
①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数据引起了国人热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PM10”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一段的作用。
选文④、⑤两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去掉后意思不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
B.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
C.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
D.而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小明爷爷进行户外锻炼的时间和地点是否合适?请结合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小明的爷爷刚刚退休在家,经常到户外锻炼身体,在早上7点至8点,他到马路边散步;下午2点到4点,他到公园里打太极拳。

阅读下面语段。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层层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超市里的霓虹灯在黑白电视机里闪着刺眼的白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呀。
③我年少的心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市人呢?我想,如果父亲是城市人多好,那我也就是城市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旅游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她要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和她一起出去,于是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意思。”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了,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她说:在四川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小女孩,10岁那年,母亲病逝;12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6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上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可她一共贷了8000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就是她。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
⑨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巨石下面。那块巨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余光。”
⑩是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一样。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联系上下文,请分别谈谈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请谈谈你对第⑨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4分)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结合实际写出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