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雷锋离开我们已整整半个世纪。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永远的雷锋 永远的雷锋精神”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消费,重金重利,人心浮躁等社会病,让人们比从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探讨‘雷锋精神’,更有特别的意义。”“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他的利他行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现实意义。”“高尚的精神永不过时”。“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人为什么而活着?”雷锋精神回答永恒哲学追问:活着为改善他人生活。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突出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具体安排。
(1)请结合上述观点,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述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
(2)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图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材料一 当前大学生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600~12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450~80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 大多数大学生们在花钱上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有所增加,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三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时下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6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6分)
(3)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6分)
材料一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光伏产业就是从事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的产业。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让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个创造神话的新兴产业”。
材料二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缺乏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进口相关组件使光伏发电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发电成本数倍于水电、火电、核电的价格,无法广泛普及。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随之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一时间,从沿海到内地,“光电基地”遍地开花,形成巨大产能,造成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近,美国商务部又作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和继续调查“反倾销”问题的决定,对此,多数国内公司表示不会放弃美国市场,继续致力于美国光伏市场的开发。
材料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并为中国继续开拓国外光伏产品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亿元)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
GDP (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地协调起来。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蕴含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协调发展的理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