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 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

“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

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

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

“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

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古诗词阅读(5分)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

【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

【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

【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B.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C.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D.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