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图1改进前 图2 改进后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碱的有关性质。
(1)打开K1关闭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和K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组同学预想的部分现象没有出现,可能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有关,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珍珠粉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及少量碳酸镁和壳角蛋白(蛋白质的一种);
②壳角蛋白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加热后会变黄色;
③假珍珠粉其实就是“贝壳粉”,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分析讨论】①真珍珠中所含壳角蛋白在物质类别上属于(填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②假珍珠粉中的碳酸钙含量要比真珍珠粉大。
【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检验珍珠粉的真假
取少量珍珠粉样品于试管中,,若观察到,则该珍珠粉是真珍珠粉。
方案二检验该珍珠粉中的碳酸钙含量
步骤Ⅰ:连接仪器组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夹住C左侧的橡胶管,在A中装入少量水并取下上部塞子,打开玻璃活塞,A中水不能全部滴下,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步骤Ⅱ:准确称取6.000 g珍珠粉样品装入仪器B中,在A中装入稀盐酸。
步骤Ⅲ:向B中珍珠粉样品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在仪器B、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步骤Ⅳ:完全反应后C中的浊液经、、干燥,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11.820g,则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
【实验反思】获得此测定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填数字序号)
①样品中含有碳酸镁
②盐酸未滴加足量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未被Ba(OH)2完全吸收
④装置B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C中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在方案二中不需要装置C,只要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装置A、B反应前后的质量,就可以得到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
(2) 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
(4) 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均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种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
猜想正确 |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符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MnO2起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