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
豆角 |
小麦 |
玉米 |
莴苣 |
无蒜 |
97.7% |
93.8% |
95.6% |
70.0% |
有蒜 |
93.3% |
96.6% |
85.6% |
30.0% |
注:有蒜是指在各培养国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则未加,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的方法是设
置 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 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结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 。为什么?
。
下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在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关闭开关,并放黑暗处48小时后,将a、b联通,打开开关,轻压塑料袋,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体内的进行
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2)紧接着,再关闭开关,将上述罩塑料袋的植物光照一会儿,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这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植物的根毛吸收后,再依次经根的区、茎、叶柄、叶脉内的自下往上运输,最后通过由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填“打开”或“关闭”)散失在袋内空气中而完成。待光照3-4小时后,发现塑料袋中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作用时,吸收气体后转化的气体是。
如下图所示:将一棵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不含叶绿素)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株移到阳光下。光照4 — 5小时后,将选择的叶片摘下,去掉软木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试回答:
(1)A处颜色,原因是,从而说明了。
(2)B处颜色,原因是 。
(3)C处(天竺葵原来银边部分)没有变蓝,说明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
(4)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和,其产物是。
(5)上述实验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
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色,非绿色(银边)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该实验的变量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试管: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试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试管: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支试管作对照。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①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蓝,(填“变”或“不变“),这是因为。
(3)本实验用37℃水浴加热,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