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无法从图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C.我国的自然经济更进一步解体
D.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显示黄宗羲
A.反对儒家正统思想 | B.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 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钱穆《中国社会演变》:“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教育宗教一切文化事业,社会没有力量,全要仰赖中央,这是不可能的事。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其所受祸害,较之晋代五胡乱华一段更深刻,更惨澹。”导致这一状况的起点是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1956年7月18至19日,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政治会晤。7月20日,3国领导人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这表明
A.不结盟思想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 |
B.不结盟运动已经形成 |
C.不结盟运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起来 |
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B.加强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
C.强化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有利地位 |
D.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