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图是外国人所绘反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漫画《台儿庄血腥的白刃战》。下面的相关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此战发生在日军沿津浦线夹击上海之时 |
B.此战标志着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
C.此战牵制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 |
D.此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胜利 |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上,洋呼洋呼?盖洋洋呼!”。这一材料最能表明当时
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 | B.崇洋媚外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
C.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 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B.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