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梁启超 | B.孙中山 | C.陈独秀 | D.毛泽东 |
某思想家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休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下列选项中,属于上述思想合理延伸的是 ()
A.“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 |
B.“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
C.“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元史.食货志》载:“(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材料中元政府的措施()
A.抑制了海上走私活动 |
B.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C.降低了对外贸易的风险 |
D.打击了外国商人的积极性 |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相权的削弱 | B.三省六部制的破坏 |
C.事权的分割 | D.理学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