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5)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
"或"
")端通入;欲使用装置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
"或"
")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Ⅰ.定性研究
(1)生成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流程对所得的固体C的组成提出了质疑: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乙同学认为:可能是;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
【交流与评价】请你把乙同学的可能猜想结果写在横线上;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取原溶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乙同学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观察到与甲同学不同的现象,得出了和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丙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溶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经过上述三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Ⅱ.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产品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方案①所得数据计算固体产品C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另一组同学根据方案②所得数据计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与方案①相比明显偏小,请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水槽
(2)选用A或B装置都能制备某种气体,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若选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发生装置应与_______导管相连;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得干燥的氢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F、C
(填编号),若选用C装置来制备该气体,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弹簧夹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含CO和CO2的废气,经过讨论认为废气中的CO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CO2,并收集一瓶CO,准备进行后续探究。你认为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瓶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CaCO3、Al(OH)3、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我校兴趣小组想研究牙膏摩擦剂的成分。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 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① 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 离子;
② 取实验①中的溶液,加入草酸铵【(NH4)2C2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是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
⑵重新连接好装置,并 ;
⑶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00g;
⑷K1, K2(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 ,停止滴加盐酸;
⑸ ,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⑹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 、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⑺重复实验。
(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为碳酸钙,且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C装置中沉淀质量(g) |
3.93 |
3.94 |
3.95 |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⑴上述数据能否由托盘天平测得? 。
⑵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⑶D装置的作用是 。
⑷据上表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CaCO3的含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⑴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的意义在于。
⑵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填序号)。
a.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c.缓缓滴加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