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
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选自《刘梦得文集》有删改)
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唐顺宗)的宫苑。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这两句暗示了顺宗之死为宦官所杀。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间岁:隔了一年 |
B.上大奇之奇:以……为奇 |
C.能以口辩移人移:调动 |
D.时上素被疾被:遭受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禹锡“重屯累厄”(多灾多难)的一组是
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④予出为连州
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为父守丧期满后,宰相杜佑因为与他熟识,请他出任掌书记,但他告知母亲后,由于母亲的反对,又请求调任其它地方。 |
B.王叔文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因擅长下棋得以与太子亲近,进而与太子讨论国家 大事。太子即位后他得到重用。顺宗去世后因宦官掌权,他最先被贬谪。 |
C.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和作者关系亲近,作者经常去拜访他们,称赞王叔文有才能,他们也同意作者的看法。 |
D.刘禹锡在71岁时,感到生命将尽,便为自己写铭文一篇,感慨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心怀坦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
译文:
(2)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欲共大计只是 |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镇压 |
C.文静喜,挑言曰挑逗 |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明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 | B.安知无其人哉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奉命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C.文静谋因裴寂说 | D.须真主取而用之 |
因宾客至相如门死而有知,其几何离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
选出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正确的一项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B.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C.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D.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以闻闻:听闻、听到 |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见:被 |
C.于是上久不报式报:答复 |
D.上过其羊所,善之善:认为……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 |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传:传记 |
D.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 |
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C.其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晏子治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注:上计: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员的治绩。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责备 |
B.子退而自察也察:考察 |
C.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责问,谴责 |
D.寡人无复与焉与:干预 |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请死之 | B.以利贫民 |
C.足食,足兵,民信之 | D.己欲立而立人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子为可 |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仁以为己任虎兕出于柙 |
C.今子治而乱 | D.君乃反迎而贺 |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景公乃下席而谢之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A.奚为于丘之门? | B.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C.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 D.人焉廋哉? |
翻译文中划线句:
(1)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2)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孔子不仅对在齐国为政的管仲充分肯定,对晏婴的评价也很高。请根据文段概括晏婴有哪些值得后人学习的政治品质。(不超过十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