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项脊①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③,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⑤,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⑥,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
【注释】①项脊:归有光,号项脊生。 ②渗漉:从屋顶漏下来。③修葺:修缮,修理。④洞然:明亮起来。⑤栏楯:栏杆。 ⑥冥然兀坐:悄悄独自坐着。下列句中的划线字与“以当南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魏学洢《核舟记》) |
B.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沈复《童趣》) |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 移 案 顾 视 无 可 置 者 又 北 向 不 能 得 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经过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居住其中,能够怡然自得的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8分,每小题2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 心乐之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 以其境过清⑷ 乃记之而去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2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特点。
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②,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富人病且死()(2)孝基使灌园()
(3)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对划线句“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福了! |
B.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获得饮食,就很幸福了! |
C.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运了! |
D.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获得食物,就很幸运了! |
你认同张孝基“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的做法吗?从中可以看出张孝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既克,公问其故 |
B.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C.百里奚举于市 /门庭若市 |
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再写一个事实论据。(所写事实论据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以为妙绝 |
B.而不知人之乐起坐而喧哗者 |
C.颓然乎其间者其间千二百里 |
D.醉翁之意不在酒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
B.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美丽的醉翁亭。 |
C.第②段写了早晚晴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中的愉悦之情。 |
D.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