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以为妙绝 |
B.而不知人之乐起坐而喧哗者 |
C.颓然乎其间者其间千二百里 |
D.醉翁之意不在酒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
B.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美丽的醉翁亭。 |
C.第②段写了早晚晴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中的愉悦之情。 |
D.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ll~15题。(10分)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③谓子产④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⑤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⑥,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是古代进行各项学习的处所,也可以聚会议事。②执政:执政的人。③然明:郑国的大夫。④子产:郑国执政大夫。⑤夫:发语词。⑥损怨:减少怨恨。⑦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开出小决口,让水从这里流出来。.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谓:( ) (2)行:( ) (3)遽:( ).然明和子产对待民众议论朝政分别持怎样的态度?(2分)
.子产认为应如何对待民众对朝政的议论?(2分)
.子产认为应该如何减少民众的怨恨?(用原文回答)(1分)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3题。 (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 |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C.等死,死国可乎?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解释划线词语。
適戍() 会天大雨()为天下唱()或以为亡 ().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译:。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按照提示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文中交代陈胜起义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②文中交代陈胜起义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③文中与“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相照应的句子是。.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3题:
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 (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遽抚掌曰②此天以授陛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用) |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 D.与上会于留(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 | B.日光下澈(清澈) |
C.水尤清冽(寒冷) | D.隶而从者(随从) |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
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
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
.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 |
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 |
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
(三)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完成17—13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上文孔子向我们讲解了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分)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上文出现的成语,并选择一个说说它在现代词典中的意思。(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