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说他的发明“引领时代”?
(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汽车的创制成功得益于哪项科技发明?
(3)依据材料二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
材料二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 |
5.02亿公斤 |
1981年 |
5.70亿公斤 |
1982年 |
7.15亿公斤 |
(1) 材料一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它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 出现材料二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7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为了迎接这次期中考试,八(1)班师生对前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他们用示意图、表格、图片、知识树等形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路。下面请你也跟随他们,一起见证共和国成长的足迹。
【农村政策篇】(9分)
(1)你认为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有关?(2分)
(2)实行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分)
(3)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一部分,请你指出除对农业的改造外,还有对什么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制度在中国建立?(3分)
(4)以上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你认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是什么?(1分)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
【外交成就篇】(6分)
时间 |
外交大事 |
五十年代 |
国际舞台出现的中国声音:① ② |
七十年代 |
中国外交“梅开三度” ③ ④ ⑤ |
(6)请在上面表格中填上相对应的内容。(5分)
(7)你认为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祖国统一篇】(5分)
(8)材料一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香港于 年 月 日回归祖国;
澳门于 年 月 日回归祖国。
(9)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
(10)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技教育篇】
(11)请把知识树补充完整。(说明①填两弹一星指什么,②填为发展高科技我国制定的一个计划,③填改革开放后我国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④⑤分别写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的两大举措)(7分)
(12)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于颁布了什么法律?颁布于哪一年?请你再写出一例为之进行的公益事业。(3分)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1)图一: 被誉为:
(2)图二: 被誉为:
【探索篇】
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
(3)根据图片信息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各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4)图三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成就篇】
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感悟篇】
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
(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材料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3分)
(2)材料二诗歌中的“喜事”指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
(3) 依据材料三回答: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 如果上述材料是提供给你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请确定上述材料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