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21.2%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 g。
(2)用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出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犯了一个错误是 。实际称量的碳酸钠晶体质量为 g。
II. 实验室要配制2.5 mol/L 的稀硫酸溶液9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
B.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
C.稀释硫酸时,有溶液溅到桌面上 |
D.没有洗涤稀释硫酸的烧杯和玻璃棒 |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F.容量瓶不干燥
(4)从容量瓶中取该溶液40 mL,与5 mol/L的NaOH溶液 mL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c(Na+)= (忽略溶液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制取22.4 L(标准状况)SO2气体。取65.0 g锌粒与110 mL 98%的浓H2SO4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氢气。为此,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F中为无水硫酸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为 ; 98%的浓H2SO4(ρ=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2)装置B是为了吸收SO2,则不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A.NaOH溶液 B.浓H2SO4 C.KMnO4溶液
(3)装置D的作用是 ;
(4)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
(1)用天平称取________g NaOH配制500 mL 2.0 mol·L-1的溶液时,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A |
-11.5 |
198 |
1.11 |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 |
B |
17.9 |
290 |
1.26 |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图9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
(1)烧瓶a要求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为 。
(2)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
(3)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5)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至少2点) 、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及乙炔的性质实验的装置,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实验室制取乙炔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a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底烧瓶中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通过硫酸铜溶液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若改为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与氯化氢加成可以生成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
a |
b |
c |
d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装置B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
(4)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过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NaHS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