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 |
2 |
水 |
150 |
20 |
30 |
6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 |
(1)分析比较 烧杯的实验记录(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在本次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的目的是 。
(4)实验中如果没有计时器测量时间,我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 而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8的电路连接完整;(易)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的示数接近3V,电流表的示数为0,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易)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9甲所示,为 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端滑动(选填“左”或“右”),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易)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9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___________W。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图所示:
![]()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在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中)
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现已测出m1是110g,图16是测量过程的数据,其中食用油的体积为,
食用油的密度是g/㎝3 = ㎏/m3。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a)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