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下图是金属铜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性。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原因是铝有“自我保护”作用,产生致密的保护膜,铝在空气中“自我保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铁制品很容易锈蚀。
①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
②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其清洁干燥或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外,还可以 。
(4)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_________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5)合成气(CO和H2)可用于制备被称为21世纪新型燃料的二甲醚(CH3OCH3),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其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分子个数比1∶2进行反应,制得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 。
②根据示意图中标示的物质,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反应,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B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和
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1)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 。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观察以下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宏观看以上四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
(2)石墨可以导电,金刚石不能,从微观看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的排列方式不同;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木炭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前面三种属于_______物,木炭属于_________物。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和延展性。
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字母) ,B、D中放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填字母)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AlCl3溶液、Fe、Cu
C.CuSO4溶液、Fe、AlD.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 周期 |
IA |
0 |
|||||||
1 |
1 H 1.008 |
2 He 4.003 |
|||||||
ⅡA |
Ⅲ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
2 |
3 Li 6.941 |
4 Be 9.012 |
5 B 10.8l |
6 C 12.01 |
7 N 14.0l |
8 O 16.00 |
9 F 19.00 |
10 Ne 20.18 |
|
3 |
11 Na 22.99 |
12 Mg 24.31 |
13 Al 26.98 |
14 Si 28.09 |
15 P 30.97 |
16 S 32.06 |
17 Cl 35.45 |
18 Ar 39.95 |
(1)14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的数值=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