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③不可状                 ④公退之暇,鹤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一)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二)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 “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节选自《梦溪笔谈》)
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是哪一项?

A.左臂挂念珠倚 B.土人亦谓海市
C.唐人尚未盛为(《活板》) D.鸣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疑不然也
②其说甚详,此不具纪
选文(一)刻画的是的场景,选文(二)所记的则是这一自然现象。
两段文字都强调眼前之物“历历可见”,分别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
(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郁离子•良桐》)
【注】①斫:砍削、雕刻,在这里指制作。②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③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才美不外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B.临:执策而之/把临风(《岳阳楼记》)
C.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衣所安(《曹刿论战》)
D.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从语段(一)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摧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至少答出两点)
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意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情节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⑥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传士: 博学之士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不受:不接受尧的禅让⑤社稷之血食: 社稷之神得到祭祀 ⑥孟贲: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B.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C.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D.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草之人()②兵天下之狙喜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
同为劝谏君王,郑同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木兰诗(全文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朔气传金柝朔气(2)雄兔脚扑朔扑朔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表现的是()

A.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B.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紧急。
C.万里征战的艰辛。 D.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文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⑥求,实不敢与。”黄门不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注]: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向:以前。⑦服:认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
用文中原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去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