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3)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4)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7000万的参观者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5)结合材料三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
材料:“2012年最畅销书”(见下图)(共5分)
问题一:材料中《论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家学派的思想?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这种思想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问题二:请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出行到各国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主持公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材料二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展现的是哪次历史事件?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星火燎原”中第一簇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由谁建立的?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
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该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举2例,2分)都属于什么派别?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该次革命是由谁领导的?中华民国哪一年成立的?“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写一个主题。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体现了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图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图三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使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4)从以上战争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第一阶段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第三阶段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自强、求富——____________一—三民主义——___________
(4)从这些运动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