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跟随摄制组的足迹,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
第一集:《辉煌的希腊文明》
材料一 如图
(1)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当政期间,雅典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二集: 《跨越欧亚大陆的强国罗马》
材料二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迦太基陷落后,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3)罗马通过哪次战争打败了迦太基?这场战争对罗马产生了什么影响?
(4)罗马帝国何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第三集:《教权与王权主宰下的欧洲》
材料三 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材料四 宗教裁判所又称异端裁判所,是专门从事侦查和审判有关案件的机构。这种法庭为了镇压违背基督教精神的“异端邪说”,残酷地镇压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5)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有人说教会推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回答。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大大超越了早先在罗马人时代、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
材料五:如图,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
(3)材料二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5)“信息高速公路” 更加密切了世界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四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6)材料五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哪一个国际组织的建立最能顺应这一趋势?
(7)纵观上述材料,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联合统一,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对此略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隔数百年,欧洲、中国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都爆发了一次有重要影响的革命,通过一些法律的制定,巩固了革命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莎士比亚
材料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材料三如图,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为巩固革命成果制定了法律性文件。下面是某法律条文的摘要和某次革命时的情景。
(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的名言反映了当时的西欧流行什么社会思潮?以这一思潮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
(2)陈独秀为“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两场“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3)图1中的条文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图2中的情景出现在哪次革命中?制定图1文件的革命与图2所示的这次革命,从影响上看有哪些相似点?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民、中农 |
85.5 |
42.5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2)以上两段材料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旧西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西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西藏的政治情况?
材料二 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
17.27% |
正、副省长、自治区正、副主席 |
12.66% |
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
14.22% |
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 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中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
(4)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活菩萨”,山东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是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历史史实?这些历史史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回味无穷的话语】“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广东的特区”指的是什么地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继“广东的特区”之后,1984年,中央又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山东省的是哪两个城市?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9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9年 |
286619亿元 |
127367亿元 |
52150万吨 |
15786元 |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