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2)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农村有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产生了第一代农民工。入城务工农民大多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填补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其经济上、政治上受到的多属于“二等公民”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等,面临着低报酬、低福利、低保障和平等就业难、权利维护难、发展提升难等“三低、三难”现象。
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凸现,已引起中央重视。“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这是一个首次被写入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他(她)们以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和工作耐受力相对较低等“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步形成,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来说,这群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劳动者,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生活,不愿意再被贴上农民工的标签。他们绝大多数接受过高中教育,更善于和敢于声张权益;他们规模近亿,已经成为当前进城务工群体的主体;他们民主平等的观念很强,反对社会歧视。但目前社会的现实是依然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平等权利保障缺失的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中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深受人们的关注,例如2008年由“三鹿奶粉”引发的问题蔓延到许多乳制品企业,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引起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运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句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新中国的60年,是我国各族儿女在祖国大家庭中团结友爱、休戚与共的60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大力增强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2)请运用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谈谈你对“三个离不开”的认识。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就有关问题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⑴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⑵结合材料二,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