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山市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顾惊疑/顾此失彼 | B.始悟为山市/恍然大悟 |
C.惟危楼一座/危机四伏 | D.中有楼若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答: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孤塔耸起到□□出现为初生阶段;□□出现为发展阶段;□□出现是高潮阶段。(用原文词语填空)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
B.文中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
C.文中划线句子“始悟为山市”是一句描写中的抒情,有点题作用。 |
D.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们不能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山市这一自然现象,所以把当时的人们把“山市”称为 “鬼市”。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小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 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子路问之()(2)何为不去也()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
(3)更若役()(4)汪然出涕 ()翻译句子。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永州之野的“异蛇”,其毒无比,当能“当其租入”时,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用文中原话回答)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收族为意()(2)稍稍宾客其父()(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作者“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
B.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
C.《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
D.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采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仓鹰击于殿上()②天下缟素 () ③长跪而谢之()④寡人谕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