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解释划线字
①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斗折蛇行③凄神寒骨
④盖竹柏影也⑤相与步于中庭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
(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 )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B.渔人甚异之 |
C.无丝竹之乱耳 | D.孔子云:何陋之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段理解。
(1)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用 “” 点明主旨,表现作者的情操,乙文则用“,”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2)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二)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甲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乙文中所写的哪些现象相似?用原文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
②比至陈比:
③使公即桓楚将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亡: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②)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二)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①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③,林木高茂,略尽冬青。猿鸣至清,山各传响,泠泠④不绝。
[注]①纡:湾曲;②形容:形状;③类:相似;④泠泠:声音清脆。[甲][乙]两文都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对三峡之景的描述,选自他的《》一书。[甲]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之景,[乙]文要描写的是之景。
[甲][乙]两文都抓住了两岸之山的特点进行描述。[甲]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
的特点。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
(3)属引凄异(4)泠泠不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甲]文中写到“高猿长啸”,[乙]文中写到“猿鸣至清”,试思考两篇文章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