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朝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忿尉(   ) 恚:                     以头地耳   抢: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忿恚尉,令辱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B.卒多为用者皆布衣之
C.为坛而盟,祭慰首头抢地耳
D.王侯相宁有种乎与臣而四矣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甲、乙两段都是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节选,甲段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乙段则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两段文字都重点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甲段塑造了善于洞察时局和组织领导的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乙段塑造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外交家唐雎
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2分)
(1)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不胜数,有许多提出了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口号。请你仿照示例,再列举两例。
示例: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列举: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用课文原话填空。
翻译划线的语句。
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明)其义,以考其信,(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音。笃()禹()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今大道隐()
(2)以兄弟()
(3)是小康()
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头三人的位置及情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⑷外举不避仇(举:)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