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
(1)确定药品.小明对3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形成大量泡沫从导管冲出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
反应速率太快,难以控制,难以收集
(2)检查仪器药品:下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必需的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镊子、所缺药品是 。
(3)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
若要得想到平稳的气流,你认为他最好改用的发生装置是 (下图)A(选填“A”或“B”)
若用C装置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进入浓硫酸a
(4)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5)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6)清洗整理.小明发现此时试管中石灰石表面的还在产生气泡.他认为该废液可能具有 性,所以不能倒入下水道,应该倒入 中。酸性
某学校“我与化学”学习小组发现,铜绿 [Cu2 (OH)2CO3] 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于是他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你参与一起分析探讨:
(1) 试管中的黑色团体可能是炭粉,也可能是氧化铜,还可能是。
(2) 经查阅资料可知炭粉不能与酸反应,也不溶于酸,而氧化铜则可与酸反应而溶解。于是他们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里加入一种溶液来检验黑色固体究竟是什么?你认为他们可加的溶液是(填化学式)
(3) 具体分析如下:假如黑色固体是炭粉,应该看到的现象是;如果发现,该黑色固体则是氧化铜;假如现象为,才证明第三种可能成立。
(4) 若用右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
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填“A”或“B’’”)装置,不然就会有影响,原因是。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通入。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其中一瓶是固体,另一瓶是液体。化学学习小组分别各取少量这两种试剂在试管中混合,发现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老师要求他们探究这两种试剂反应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什么?验证实验方案如下:
试根据你的猜想写出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求你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填序号).
AB CDE
有同学提出此无色气体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也请写出这种气体_______(填化学式)
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
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
(1)让空气通过
、
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
(2)用
瓶收集通过
、
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
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
瓶中.
经过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
瓶收集一瓶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
瓶中,观察到镁带在
瓶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猜想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Ⅰ |
①取样品.滴加
溶液 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
废液中含有
|
Ⅱ |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 |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
废液中含有
|
Ⅲ |
①取样品,滴加
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
废液中含有
|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理由是.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的干扰.
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
)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
1%淀粉溶液 |
1%稀硫酸 |
蒸馏水 |
碘液 |
1 |
2 | 0 |
1 | 2滴 |
2 |
2 | 1 | 0 |
2滴 |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2)如果硫酸根离子(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