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恽报孙会宗书
杨恽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晻昧语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灭夷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节)
下列文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士也知:通智,有才智
B.终非其任,与祸会卒:死了
C.而随俗之毁誉也猥:苟且,屈从
D.岂意得首领全:保全

下列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杨恽“内怀不服”的一项是( )
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②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③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④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⑤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下面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恽的好友孙会宗见他失去了爵位在家中做事过于张扬,于是写信劝告杨恽为人要低调,不要经商,也不要与宾客多交往,是真心为杨恽着想。
B.杨恽说做官时未能有所建树和表现,来宣扬道德教化,又不能和众同僚同心协力,帮助朝廷完善所疏漏的事情,表现了未能胜任官职的自责之意,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
C.杨恽说自己背负了窃取官位吃白饭的罪责很久了,因留恋官位俸禄贪图权势而遭遇变故,实是愤激的反语,是为自己横遭毁谤失官鸣不平。
D.杨恽借用董仲舒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百姓的愿望,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⑥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③蠲:出去,免除。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⑤矧(shēn):况且。⑥仆射(yè):尚书省长官。
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灵隐寺为尤,优异、突出 B.地搜胜:概要
C.卧而之者狎,亲近 D.山树为盖:伞

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
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意思是所以我只继承沿循,只记述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之日”,草木欣欣向荣,可以“畅人血气”,启发人积极向上。
B.“夏之夜”,泉平水净,风凉气清,能使人得到一种超尘脱俗、除污去垢后的快感。
C.作者赞美冷泉亭的原因,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不注重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D.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翻译
①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③、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爨:烧饭。③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其男女累:抓捕
B.县令,主也诚:诚然
C.众皆泣,之许:答应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固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一项是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吏人百姓,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⑤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⑥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之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李侃与杨氏对比,突出杨氏的形象。

翻译。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瓶粟屡罄:充实
B.不岁月次:排次序
C.自其臂曰:啮:吃
D.余今大梦将寤 :睡觉

全是表现陶庵生活困顿的一项是:()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②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③直头饿死,不食周粟④以衲报裘,以苎报絺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
B作者回顾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
C.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通过真实的描写中来体现。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D.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送宗伯乔白岩序(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①?”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①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B.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改观:改善
C.外是荆棘之蹊:小路
D.岂哉?易:容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字字求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文词技能于是乎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公卿之不讲学久矣意北亦尚以口舌动
D.毋老耄而弃予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学 弈 则 谓 之 学 学 文 则 谓 之 学 学 道 则 谓 之 学 然 而 其 归 远 也 道 大路 也 外 是 荆 棘 之 蹊 鲜 克 达 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