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涉 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徒高谈虚论徙:只是 |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①品藻古今,若指诸掌②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
B.①肤脆骨柔,不堪行步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
C.①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
D.①体羸气弱,不耐寒暑②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译文: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译文: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指霍去病)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杀![]() |
|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裨:补![]() ![]() |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
D.有气敢任任:放任,担当。![]() |
5.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不懂得体恤士兵)”的一项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⑤无子,绝,国除
A.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④⑤![]()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的![]() 时候,做了皇帝的侍中。 ![]() ![]() |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 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人 ![]() ![]() ![]() |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 ![]() ![]() |
|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一样。![]() |
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
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⑵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⑶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④。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明明知道 |
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不同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