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某物质X,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2)该物质X可能是________。
(3)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杂质不含硫元素)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黄铁矿中FeS2含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Na2SO3+H2O2=Na2SO4+H2O
【实验探究】
Ⅰ. 称取1.60g黄铁矿样品放入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Ⅱ. 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1)Ⅰ中装置中甲瓶内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含量测定】
(2)Ⅱ中最终得到的4.66g固体是(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3)计算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反思】
(4)如果缺少甲装置,则最终测得FeS2的质量分数将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Ⅱ中证明所加B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拓展应用】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6)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100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g。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
(7)依据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催化剂能够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产量
C.SO2可做为生产硫酸的原料循环再利用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某兴趣小组对普通干电池的化学成分及相关问题进行相关探究。
(1)下列是各种垃圾的回收图标。废旧电池应放入(填序号)。

(2)普通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图。

①电池中的石墨表现出优良的性;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不同。
②普通干电池使用时化学能转化为能;
(3)小组同学对废旧普通干电池进行拆解分离得到黑色固体混合物和锌、铜、碳棒等。他们对黑色固体混合物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向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反思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②的名称是
[实验反思2]将操作②所得黑色滤渣进行灼烧时(如图③所示),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再将灼烧所得残渣进行操作④时,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写出操作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MnO2外,还含有黑色粉末
[实验反思3]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H4Cl,还是ZnCl2
操作1:取少量②的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加热。未能闻到明显的刺激性气味,但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悬放在试管口一段时间,试纸变蓝色。
操作2:向另一支盛有少量②的滤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观察到
实验结论:该滤液中仅含有少量的NH4Cl,主要成分是ZnCl2
(4)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不变”)。

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
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
预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
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产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中任意一个错误的原因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小林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课上,张影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余承骏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宋楷认为余承骏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2)宋楷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④有蓝色沉淀生成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3)宋楷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由浑浊变澄清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
(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3不正确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猜想2正确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