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为包含某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为小灯泡。光照射电阻R′ 时,其阻值将变得远小于R。该逻辑电路是        门电路(填“与”、“或”或“非”)。当电阻R′ 受到光照时,小灯泡L将       (填“发光”或“不发光”)。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⑴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④改变,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⑵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1)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mm
(2)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时,某同学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各计数点a、b、c、d,e、f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 I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m/s2.(电源频率为50 Hz)

(3)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r1约为10Ω)
B.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Ω)
C.定值电阻R0 =100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

E.电源E,电动势E= 4V(内阻不计)
F.电键S及导线若干
①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使用题干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
②实验时,若电流表A,的读数为I1
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则Rx。(用字母表示)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0
0.20
0.28
0.40
0.52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
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弹簧的劲度系数k =N / 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弹簧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伸长x(cm)
1.20
2.40
3.60
4.76
6.10
7.10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