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5月5日和6月21日,国务院、中共中央相继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将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
材料二: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问:
⑴材料一中党和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与我国实行的哪些战略是一致的?
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下面列举的是一些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
规则一:购物、买票等要排队依次进行;人与人之间要讲文明、有礼貌;在家里要孝敬父母,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规则二:中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规则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它侮辱人格的行为,有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1)上诉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
(2)在三类规则中,哪一类最具有权威性?与其他两类规则相比有什么特点?
(3)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香港,有的学生六七岁时就开始做义工,为他人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如在大人带领下到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图书馆把别人看过的书码放整齐。做过义工的学生说: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做不做,在于从小树立七这种意识。
(1)材料中“这种意识”是指什么?(至少说两种)
(2)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服务社区?
数学练习本发下来了,小丽和小明都错了同一道题,小丽看了看说:“太好了,我可以比
别人多练习一次了。”说完就认真思考起来,最后终于做对了这道题。可是小明看到红红的
“x”却沮丧地说:“真倒霉,怎么又错了呢?我真笨!”于是对着作业本子开始发呆……
(1)面对相同的错误,小丽和小明分别表现出来怎么的情绪?这说明了什么?
(2)请谈谈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对我们有何不同影响。
(3)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怎样帮助小明?(至少两种方法)
小明是七年级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境困难,他的父亲又认为现在读书没有用,让他辍学到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该私营企业主常常要小明做繁重的体力活,小明力不从心,于是企业主就当众羞辱他,还经常对他拳打脚踢。
(1)保护像小明等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2)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采取哪些做法帮助他?(至少两种)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寒窗苦读几十载,屡试不第,不想54岁时,忽报金榜提名,面对梦寐以求的喜讯,极度高兴,以致喜而发疯,精神失常。
(1)范进中举便“喜极而疯”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情绪?
(2)上述事例启示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