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的学生六七岁时就开始做义工,为他人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如在大人带领下到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图书馆把别人看过的书码放整齐。做过义工的学生说: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做不做,在于从小树立七这种意识。
(1)材料中“这种意识”是指什么?(至少说两种)
(2)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服务社区?
竞争心态面面观。
小胡:还是作弊好,时间花得少,成绩来得快。
小龙:为了考好,就不应该把学习经验和大家分享。
小佳:每次考试都考不好,下次考试还是不去了吧。
(1)他们的观点共同反映了什么?
(2)我们应怎样正确参与竞争?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其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8岁,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从8岁到20岁,4000多个日子里,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1)同样遭遇挫折,孟佩杰和她的养父表现不同,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2)为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进行行为训练?
临近中考,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在考前复习中互相结对子,发挥“1+1>2”的效应,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可班上小明同学与同桌暗中较劲,自己的学习资料秘而不宣,从不借给同桌,并巴望同桌请假缺课,考试失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互相结对子”与考试竞争矛盾吗?竞争与合作两者关系如何?
(2)你认为小明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参与竞争?
刘伟,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10岁时因事故被截去双臂,12岁时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学习打字,6年后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19岁学习钢琴,4年后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1)刘伟直面困难与挫折的感人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2)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会采用哪些具体方法去应对?
材料一: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已蔚然成风,但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生活利益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聚众赌博、贩毒吸毒等损害社会风气的行为依然存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雷锋名言的理解。
(2)材料二中揭露的诸多问题,启示我们青少年在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