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②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国神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②上:指汉成帝。 ③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下亡以益民 ②使其言是
③固当容之 ④勿易 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的相同的一项是( )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朱云认为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
B.朱云面对“罪死不赦”的重刑,仍然牵挂着朝廷安危。 |
C.辛庆忌力谏不杀朱云,结果被摘掉官帽,解下了官印和绶带。 |
D.汉成帝最后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②未知圣朝何如耳?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 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 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 ③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 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 ⑤瓜李,遂夤缘 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 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 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 易主
②晚乃 步出城东
③以后会未可 期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 而予忽兴尽 |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
B.此木不 为人所喜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C.往憩 于尚氏之第 |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于齐 |
D.时何氏 方作堂竹间 |
方其远出海门 |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①,欧阳公 ②作州之二年,构 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 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 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伛偻提携 |
伛偻: |
|
②泉香而酒 洌 |
洌: |
|
③ 杂然而前陈者 |
杂然: |
|
④则必 即丰乐以饮 |
即: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而渔 |
则必即醒心 而望 |
B.行者休 于树 |
所欲有甚 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C.以见夫群山 之相环 |
无丝竹 之乱耳(《陋室铭》) |
D.醒能述 以文者 |
君子深造之 以道(《孔孟论学习》) |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③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戒勖:劝诫勉励。(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②皆反,其故何也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 ”。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 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 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庐基侧 |
庐: |
② 会虎为暴 |
会: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日湩流,能食 乃止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
B.无乃为累 乎 |
是亦不可以已 乎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C.悉衣食人 之孤遗者 |
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 |
(《送东阳马生序》) |
D.陶然弹琴 以自娱 |
寡人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唐睢不辱使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