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送。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罄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理。   ②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③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④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⑤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借代用法,代鱼。    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  ⑦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百步返辄:就 B.浪层层鳞:像鱼鳞样的
C.泉而者茗:茶 D.而此地与余近适:正好,恰好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A.乃记而去 B.汝不惠 C.山川 D.吾欲南海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落笔不俗,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
B.作者用“脱笼之鹄”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满井早春景色的勃勃生机。
C.“冷光之乍出于匣”在清澈之中加上寒意,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二月春水的特征。
D.这篇游记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
【甲】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亦无恙耶(2)无岁
(3)民之乐者(4)乐天下
下列各句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句子。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__________思想,这种思想到了欧阳修《醉翁亭记》升华为(可用上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的政治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求不 ()(2)欲清净()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寡人之耳者( )    (2)欲言,无可进者( )
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空2分)
【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沙鸥翔集 集:集合
C.人不对  对: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B.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②矣。
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帑:国库所藏金帛。
解释下列画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晨而起()②聚敛无()
文中说老人“性俭啬”,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老人“性俭啬”的描写。
从这位老人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