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送。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罄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理。   ②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③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④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⑤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借代用法,代鱼。    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  ⑦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百步返辄:就 B.浪层层鳞:像鱼鳞样的
C.泉而者茗:茶 D.而此地与余近适:正好,恰好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A.乃记而去 B.汝不惠 C.山川 D.吾欲南海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落笔不俗,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
B.作者用“脱笼之鹄”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满井早春景色的勃勃生机。
C.“冷光之乍出于匣”在清澈之中加上寒意,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二月春水的特征。
D.这篇游记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会宾客大宴会:(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敢哗者/念与为乐者
B.为妙绝/愚为宫中之事
C.人有百手/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妇拍呜之/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文言文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朝廷 B.当余从师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礼愈则其受于人者不 D.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蒙乃就学。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当作何()(2)相与俱前()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气度和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    )⑷执策而之(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晁错传
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①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注释:①绐:欺骗。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2分)()
A.上发兵以御之       B杀之以应陈涉
C.故请削之,以尊京师 D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学。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①太子错计策善:其故地复:
③错朝衣,斩东市衣: ④吾亦之恨: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2分)
(2)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